成语| 古诗大全| 教学资源| 作文| 扒知识| 扒知识繁体

电大古代汉语专题平时作业答案

发布日期:2021-01-29 18:27:44

温馨提示:文章最低端有word版免费下载链接电大古代汉语专题平时作业答案

古代汉语专题(2)》作业(一)答案

一、填空
1、甲骨文。
2、许慎在《说文解字叙》说的秦书八体是:大篆、小篆、刻符、虫书、摹印、署书、殳书、隶书。(P14)
3、许慎在《说文解字叙》说的新莽时代的六书是古文、奇字、篆书、佐书、缪篆、鸟虫书。(P 14)
4、李斯的《仓颉篇》、赵高的《爰历篇》、胡毋敬的《博学篇》采用的字体是小篆。(P 15)
5、大篆的名称始见于《汉书;艺文志》。(P 14)
6、汉字字体演变的三个阶段是从殷商甲骨文、商周金文变小篆;从小篆变为隶书;从隶书变为楷书。(P 15)
7、甲骨文是在1899年被金石学王懿荣偶然发现的。(P 15)
8、甲骨主要出现在河南安阳,那是殷商王盘庚迁殷后的商王朝都城的遗址,称作殷墟。(P 15)
9、完整的甲骨卜辞,大概记载四个方面的内容叙辞、命辞、占辞、验辞。(P 16)
10、甲骨文形体的主要特点是象形程度比较高,接近图画文字;字体不规范。(P 16)
11、占卜时,对占卜的事,经常要从正反两方面设问,称为对贞。(P 16)
12、刘锷的《铁云藏龟》是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书,孙诒主的《契文举例》是第一部考释甲骨文的书。考释方面含有大成的著作有于省吾的《甲骨文字诂林》,资料方面最丰富的著有郭沫若主编、胡厚宣总编辑的《甲骨文合集》,工具方面有孙海波的《甲骨文编》,徐中舒的《甲骨文字典》,综合研究著作有陈梦家的《殷墟卜辞综述》。(P 20)
13、在铜器上铸铭文,开始于商代后期,两周则大为流行。
14、金文字体与甲骨文的不同主要有:(1)商代金文象形程度很高;(2)从笔势看,由于金文是范铸,多保存肥厚的笔法,甚充实的团块,而甲骨文是刀刻,一般将圆形改为方形,团块则只勾勒轮廓;(3)与甲骨文比,金文的书写款式比较规整,或正或反、或斜或倒的情况比起甲骨文来少得多了,偏旁的位置也是如此,尽管金文还有变换偏旁的位置的,但比起甲骨文来显著地减少了。(P 21-22)
15、春秋晚期以后金文美术字字体的主要特点有:一是故意将笔画拉长,甚或作曲折宛转之势;二是在字形之外,加画鸟虫之类的装饰品。(P 24)
16、战国时期六国文字又称古文。六国文字的特点是:草体和俗体游行;文字异形。(P 29-30)

17、秦国文字直接承袭西周的文字。(P 27)
18、目前发现的秦国文字,有石鼓文和诅楚文等石刻文字。据学者考证,这些石鼓约刻成于春秋战国之交,即秦悼公、厉公之世。诅楚文是秦王诅咒楚王而祈求天神保佑的文字。这些刻石大约在惠文后元至武王之际所刻。(P 26)
19、隶书一般分为古隶和汉隶。隶书产生于战国末期,它是在战国末期秦国篆书的基础上形成的。隶书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地发展,大约西汉武帝、昭帝之后,隶书已经成熟了。这种发展,到东汉时期已经完成。(P 33)
20、楷书又名正书或真书。这种字体是在汉隶草体基础上形成的。楷书的形成,大约在东汉后期。魏晋时代是它与今隶并行的时期。(P 37)
21、六书之名始见于《周礼》。这时的六书大概是识字的科目。首次说出六书内容的,是班固,对六书解释最详细的是许慎。(P 38)
22、许慎对“六书”的说解是: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扌+为),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P 38)
23、清代学者载震对六书是造字之本提出了质疑。他提出的“四体二用”说的意思是只有指事、象形、形声、会意四者是造字的方法,转注、假借二者是用字的方法。(P 39)
24、唐兰提出的三书产的意思是把汉字分为象形文字,象意文字,形声文字三类。(P 40)
25、假借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本无其字的假借,一类是本有其字的假借。(P 60)
26、陈梦家、刘又辛将文字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是象(表)形、假借、形声。(P 60-61)二、解释下列名词:(10分)
1、图画文字:文字画进一步发展,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形成图画文字。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质的飞跃。它是文字的雏形,或者称作原始文字。它与有声语言有直接联系,它记录了语言中词的声音和意义。(P 6)
2、籀文:后世所谓籀文,也就是指的大篆。它是西周晚期的欲以统一全国文字的字体。(P 15)
3、甲骨卜辞:我们所看到的甲骨文就是当前刻在甲骨文上的卜辞,所以又称甲骨文为甲骨卜辞。(P 16)
4、钟鼎文:金文最初发现于钟鼎等器物上,所以又称作钟鼎文。(P 20)
5、隶定:把用楷书的笔法书写古文字字形称作“隶定”。(P 35)
三、简要回答下列问题(30分)
1、如何判定汉字所属的类型?(P 10)
一种文字的性质,实际上就是这种文字属于何种类型,而文字的类型,是由构成这种文字的字符的特点来决定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字符的特点,以判定这种文字所属的类型。一是从字符的表意、表音作用来划分,文字可以分为象形文字、表意文字、表音文字;二是从字符与语言中各要素的关系来划分,文字可以分为句意文字、表词文字、语素文字、音节文字、音素文字(字母文字)。
2、为什么教材也认为“汉字也可以径称之为表意文字”,这和西洋学者所说的汉字是表意文字有什么不同?(P 12-13)
教材所说的表意文字不同于西洋学者贬低汉字时所用的表意文字的概念,必须与他们划清界限。他们认为的表意文字,是文字发展的低级阶段的一种形态。我们则认为表音、表意是文字发展的两个不同方向。西洋学者的文字发展阶段论是以研究印欧语的文字体系为标准而得出的结论,不是一般文字的发展规律。独立形成的文字体系如古代埃及文字、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汉字,都是以表意为主的意音文字。古埃及圣书文字和楔形文字,后来都消亡了。腓尼基人曾借用古埃及圣书字,取其表音字符,扬弃其表意字符,向表音化的方向发展。这种文字后来广泛地影响了印欧语各国的文字的发展,产生了拼音文字。汉字不但没有消亡,而且一直沿着固有的方向发展,突出其表意功能。这是文字发展的不同方向,不是不同阶段,不是西洋学者所说表音优于表意,表音、表意没有优劣之分。当然,表意文字有它自身的缺点,正如表音文字有它自身的缺点一样。有时这个缺点可能又正是它的长处。
3、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的秦书八体是从什么角度划分的?(P 14)这八种字体,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分类的。大篆、小篆、隶书是汉字发展不同时期的字体,而刻符、虫书、摹印、署书、殳书是不同用途的特殊字体。后五种字体的基础都是篆书,只是在形体上加些艺术色彩而已。
4、汉字字体演变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P 15)
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从殷商甲骨文、商周金文变为小篆,二是从小篆变为隶书,三是从隶书变为楷书。
(1)甲骨文和金文变为小篆,前者更接近图画的写实象形,而后者笔画圆珠笔转规整,逐渐与物形疏远。
(2)从小篆到隶书,是字体变化最大的一次,是古文字变为今文字的转折点。小篆的字形被打破,象形意味淡薄,符号性加强。小篆的圆转笔势到隶书一般变为方折及横、撇、捺等笔画。小篆变为隶书,现代文字笔画的基本格局已经形成。(3)从隶书到楷书,除用笔有些变化,字体结构基本没有什么变化。
5、隶书是怎么产生的?隶书在汉字字体演变过程中的意义是什么?(P 31-35)
隶书一般分为古隶和汉隶。古隶是指早期的隶书,汉隶则指汉代逐渐成熟的隶书。隶书当在战国末期就产生了,它是在秦国篆文草体的基础上产生的。它的形成是时代的产物,是广大民众适应时代需要共同创造的,并不是某个人的独力创造;是民众创造以后被官府采用,而不是官府制成施之于民众。
篆书变成隶书,是汉字发展中外最大的也是最重要的变化。这种变化称作隶变。隶变的结果使汉字从古文字阶段,进入了今文字的阶段。隶书打破了以象形为基础的构造方式,符号性大大加强了。隶变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6、没有本字的假借,在其应用和发展过程中有三种情况是么?(P 61-63)
共有三种情况:
(1)甲词没有文字形式,从一开始就借用另一个同音词乙词的文字形式来表示自己的意义。以后一直沿用,既没有为乙词造字,也没有为甲词另造字。如“我”本是工具或武器,借用为第一人称,一直沿用至今。
(2)表示乙词意义的字被甲词借去,后来这个字仍用来表示乙词的意义,而为甲词另造新字。如“戚”的本义是大斧之类的武器,假借为“忧愁”,后来在“戚”上加形旁“心”。
(3)表示乙词意义的字被甲词借去,后来即用这个字表示甲词,而为乙词另造新字。“然”的本义是燃烧,借来表示连词,后来没有为连词造字,而是为本义造了“燃”字。
四、指出下列句中的假借字说说明是属于哪种情况的假借?(20分)
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
有本字的假借第一种:借一个同音词的文字形式表示本字的意义,以后仍然用本字,不用假借字。
2、前言戏之耳。(《论语;阳货》)
无本字的假借第一种:甲词没有文字形式,从一开始就借用另一个同音词乙词的文字形式来表示自己的意义。以后一直沿用,既没有为乙词造字,也没有为甲词另造字。
3、之二虫又何知?(《庄子;逍遥游》)
无本字的假借第三种:表示乙词意义的字被甲词借去,后来即用这个字表示甲词,而为乙词另造新字。
4、欲辟土地,朝秦楚。(《孟子;梁惠王上》)
无本字的假借第二种:表示乙词意义的字被甲词借去,后来这个字仍用来表示乙词的意义,而为甲词另造新字。
5、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孟子;梁惠王上》)
无本字的假借第二种:表示乙词意义的字被甲词借去,后来这个字仍用来表示乙词的意义,而为甲词另造新字。
6、哭泣无涕,中心不戚。(《庄子;大宗师》)
无本字的假借第二种:表示乙词意义的字被甲词借去,后来这个字仍用来表示乙词的意义,而为甲词另造新字。
7、止可以一宿,而不可以久处。(《庄子;天运》)
无本字的假借第三种:表示乙词意义的字被甲词借去,后来即用这个字表示甲词,而为乙词另造新字。
8、八月剥枣。(《诗经;豳风;七月》)
有本字的假借第一种:借一个同音词的文字形式表示本字的意义,以后仍然用本字,不用假借字。
9、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孟子;离娄下》)
有本字的假借第一种:借一个同音词的文字形式表示本字的意义,以后仍然用本字,不用假借字。
10、姜氏何厌之有?(《左传;隐公元年》)
有本字的假借第二种:假借字代替了本字,本字废而不用。
五、写出下列加—的本义,如果属于分化字,则说明属于哪种情况的分化字?(10分)
1、使民战栗。(《论证明;八佾》)
栗:本义是树名。是分化字:属于假借使字义过多这一种。
2、终鲜兄弟。(《诗经;郑风;扬之水》)
鲜:本义是一种鱼名。是分化字:属于假借使字义过多这一种。
3、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孟子;梁惠王上》)
采:本义是“采摘”。是分化字:属于假借使字义过多这一种。
4、越竟乃免。(《左传;宣公二年》)
竟:本义是乐曲终了。是分化字:属于引申使字义过多这一种。
5、夙夜匪解。(《诗经;大雅;蒸民》)
解;本义是“分解动物肢体”。是分化字:属于引申使字义过多这一种。
                       汉语专题(2)》作业(二)答案
一、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0分,每题5分)

1、《中华大字典》给“奋”列出的一项意义:“振也,振去尘也。”其中“振去尘”不能看作一个义位。因为归纳义位的标准之一就是要将语言义和言语义区别开来。即按语言义来归纳义位。而“振去尘”是个言语义——振去什么,是很具体的言语义。

2、“臭”可以指香气,也可以指臭气,但不能因此而归纳为两个义位。因为我们把词的每个意义称作义位,气味分为香、臭等不同气味,这是事物本身的区分(这种区分有的可以在上下文中显示出来),而不是意义的区分,不能因此就分为两个或几个义位。
二、将下面两段古文译成现代汉语。文中的很多单音词译成现代汉语后成了双音词,举例说明:(20分,每题10分)。
    1、张仪是魏国人的后代,将去秦国游说,路过东周。门客中有人对昭文君说:“魏国人张仪是一个人才,他将要去秦国游说,希望你以礼待他。”昭文君见了张仪,并对他说:“听说你要到秦国去。我的国家很小,不足以留你。即使你西游,难道一定能遇上用你之人吗?你要是遇不到这样的人,请你为了我而回来吧,我的国家虽然很小,也请你和我一同治理。”张仪又回身走了,向北拜了两拜。张仪临行时,昭文君送他并且帮助他,到了秦国,没多久,秦惠王很高兴就使之为相。周,是千乘之国,胜过了万乘之国,使秦王以张艺为师,逢泽之会上,魏王曾为他驾车,韩王为其车右,秦之名号至今令人不忘,这是张仪的功劳。(《吕氏春秋;报更》)
很多单音词翻译成现代汉语后变成了双音节词,如:将(将要)、过(路过)、语(告诉)、秦(秦国)、虽(虽然)、岂(难道)、说(高兴)、力(力量、功劳)等。-J

2、仲长统,字公理,是山阳高平人。他小时候***学,广览群书,擅长于文辞。二十多岁时,在青州、徐州、并州、冀州,和他交往的人多以为他是一个奇才。并州的刺史高渥,是袁绍的外甥。平素很有名,他招纳四方游士,世人很多都归附了他。仲长统拜访他,高斡盛情款待他,咨询当时的政事。中长统对高斡:“你虽有雄志但无雄才,喜欢招纳人才但不能选择任用人才,因此我以为你应以此为戒。”高斡一向因名声好而很自夸,他不接受中长统的话语,仲长统于是就离开了。没多久,高斡率领并州人反叛,最后终于失败了。并州、冀州的是人们都认为仲长统是个奇才。(《后汉书;仲长统列传》)

很多单音词翻译成现代汉语后变成了双音节词,如:好(喜欢)、学(学习)、赡(擅长)、青(青州)、并(并州)、徐(徐州)、冀(冀州)、甥(外甥)、素(平素)、择(选择)、败(失败)、以(以为、认为)等。。
三、指出下边句子中的偏义复词(5分,每题1分) -。

1、寒暑:意义偏向“寒”,“暑”无义。
2、动静:意义偏向“动”,“静”无义。
3、公姥:意义偏向“姥”,“公”无义。
4、作息:意义偏向“作”,“息”无义。
5、寒温:意义偏向“寒”,“温”无义。
四、解释下面成语中加横线字的意义(5分,错1处扣1分,不倒扣分)
膺:胸,胸膛。 文:即纹,画花纹。 然:即“燃”,燃烧。
的:箭靶子的中心 鼓:击鼓 假:借
给:富裕充足。 度:估计 羁:绊马索,这里指约束
薄:接近,迫近。 穷:彻底追究,即钻研。 素:平常,平素。-
五、说明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义和与现代汉语的差异(10分,每题2分)
1、相信:古:相互信任。今:信任。
2、伤心:古:使心受到伤害。今:难过。
3、当时:古:正当那个时候。今:指过去发生某件事情的时候。
4、由于:古:凭借于。 今:即因为,表原因。
5、虽然:古:即使这样,虽然这样。 今:表转折的连词。
以上各词在古汉语中是两个单音节词,在现代汉语中变成了一个双音节词。
六、写出与下面的简化字相对的繁体字,说明与它们表示的是不是一个词(10分,每题2分)
1、丑——醜,它们不是一个词。“醜”指丑陋,“丑”指地支第二位。
2、表——錶,它们不是一个词。“錶”指钟表,“表”指外面、外表。

3、制——製,它们不是一个词。“製”指裁制衣服,“制”指制度、法制。
4、厂——厰,它们不是一个词。“厰”指宽敞,“厂”指山石之崖。
5、了——瞭,它们不是一个词。“瞭”指明白、懂的。“了”指完结。或作助词。:
七、写出与句中加线词相对应的现代汉字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1、昏—婚 是古今字关系,“昏”是本原字,“婚”是其区别字。
2、竟—境 是古今字关系,“竟”是本原字,“境”是其区别字。
3、反—返 是古今字关系,“反”是本原字,“返”是其区别字。
4、取—娶 是古今字关系,“取”是本原字,“娶”是其区别字。
5、保—堡 是古今字关系,“保”是本原字,“堡”是其区别字。
八、阅读古注,说明句中的假借字:(10分,每题2分)
1、“务”是假借字。借“务”表示“侮”。
2、“生”是假借字。借“生”表示“性”。
3、“时”是假借字。借“时”表示“莳”。
4、“信”是假借字。借“信”表示“伸”。

5、“辩”是假借字。借“辩”表示“变”
九、下面句子中加横线的字是什么意思?这些字后来在字形上发生了什么变化?(10分,每题2分)
1、知:智慧。后来在此义上加形旁,造新字“智”。
2、要:腰身。后来在此义上加形旁,造新字“腰”。
3、说:高兴。后来在此义上加形旁,造新字“悦”。
4、弟:尊重兄长。后来在此义上加形旁,造新字“悌”。
5、辟:法度。后来在此义上加形旁,造新字“避”。
十、下面几句话中的“鄙”是什么意思?在意义上有什么联系?
1、鄙:边邑。
2、鄙:朴鄙,指民风淳朴。.
3、鄙:见识短浅。
4、鄙:鄙视,瞧不起。

                              汉语专题(2)作业3 (参考答案)
一、 填空:(20分,错一处扣一分,不到扣分)
1、名词作判断句谓语 名词作状语
2、第三人称代词
3、数 单数复数 4、述宾结构 5、有 6、状语(谓语的修饰语)
7、及物动词 8、句首语气词、句中语气词、句末语气词 9、动态变化
10、一是词序(及各词类在句法结构中的排列顺序,特定的词序排列可以用来标明某种句法结构);二是句法结构直接成分间的结构关系(平列关系、非平列关系);三是句法结构的语法性质,即从语法性质的角度分析句法结构。如名词性结构、谓词性结构。
11、连词
12、词类活用问题(特殊的述宾结构)、语序问题(述宾结构的位置问题)、被动句问题
二、名词解释:(10分,每个2分)
1、意动动词
所谓意动动词是动词表示主语认为宾语具有某种性质,或者认为宾语属于某类人或事物。(注意: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只有名词和形容词可以活用作意动动词)
2、无定代词
无定代词是古代汉语中特有的一类指示代词,没有确定的特指对象,所以叫无定代词。有“或”(表示肯定)和“莫”(表示否定)。
3、表敬副词
表敬副词是古代汉语特有一类副词,一般都是从动词虚化来的,主要有请、敬、谨、幸、辱等。说话人对听话人表示敬意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用敬辞直接向对方表示敬意,另一种是用谦辞表示自谦,间接向听话人表达敬意。
4、转指
是指谓词性成分有陈述转而指称动作行为的施事者或受事者,或者说谓词性成分转指化以后就“提取”了原谓词性成分的施事或受事。
5、自指
所谓自指,是指谓词性成分没有转指动作行为的施事者或受事者,只是自身一般的事物化了,不再是一个陈述。如“仁”在“仁者,人也”组合中没有转指,只是一般地事物化了,“仁者”即指“仁这种品德”。
或答:所谓自指是指助词结构作为一个整体没有提取与原谓词性成分核心动词相关的名词性成分,并没有转而指称施事或受事,而只是为此性成分自身一般地事物化了、事件化了。
三、问答题(30分,每题6分)
1、举例说明判断性质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的标准。
①形容词出现在代词前,构成一个组合。如,“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一句中,形容词“奇”或用为动词,与代词“之”构成述宾结构。
②形容词出现在助词“所”之后,一般或用作意动动词。如,“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一例中,“贵”“贱”“卑”“尊”即活用为动词。
③形容词出现在助动词“能”“可”“足”等后面,或用为动词。如,“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中,“贫”即活用为动词。
2、举例说明助词“之”和连词“之”的差异。
助词“之”和连词“之”是两个不同的词,连词“之”的语法分布是“定语+之+中心语”。如,“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逍遥游》)。又如,“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助词“之”的语法分布是“主语+之+谓语”。如,“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论语》)又如,“秦之围邯郸,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与楚。”(《史记》)
3、举例说明判断句的表达功能。
判断句的表达功能有五种:①表示类属关系,即主语表达的人或事物属于谓语所表达的人或事物的同类。如,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②表示等同关系,即主语表达的人或事物就是谓语所表达的人或事物。如,梁父即楚将项燕。(《史记;项羽本纪》)
③表示比喻关系,即主语表达的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就像谓语表达的人或事物一样。如,曹公,豺狼也。(《资治通鉴》)
④表示主谓语之间某种复杂的语义关系。如,夫战,勇气也。(《左传》)
⑤谓语表示造成某种结果的原因。例如,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斫也。(《庄子》)
4、举例说明如何识别一个句子是主动意义还是被动意义。
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去考察和识别一个句子是主动意义还是被动意义。
①谓语动词如果是表示人的动作,而主语却是一个非指人的名词,则是被动句。如,蔓草有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左传》)
②谓语是及物动词,从表面看,主语可以认为是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发出者,但谓语动词后没有宾语,句子是被动意义。如,屈原放逐,乃赋《离骚》。(《报任安书》)
③在主语、动语、宾语完备的句子里,如果宾语所表达的事物属于主语所表达事物的一部分,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又是对主语不利的,则句子表被动。如,孙子膑脚,兵法修列。(《报任安书》)
5、举例说明介宾结构作状语的单句的类型。
介宾结构作状语,指一般认为用连词连接的偏正复句中的从属分句。根据介宾结构作状语的语义表达,可将这种状语分两类:
①介宾结构表示原因。如,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②介宾结构表示假设条件。如,向使四君却客而不纳,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谏逐客书》)
四、分析题(40分,每题10分)
1、说明下文中于、以、其、所的用法,是什么词,意义或作用是什么?
① “于”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于”在这里相当于“对”,是介词,和“君”组成介词结构,作句子的补语。
②“以” :敢以烦执事 “以”是助词,没有实在意义。
赵国以鄙远 “以”是介词,可解释为“因为”,表缘由。
焉用亡郑以倍邻 “以”是连词,相当于“而”,表连接。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以”是“以之为”的紧缩式,“以”是介词,可译为“把”。“以为东道主”即把它作为“东道主”。
阙秦以利晋 “以”是连词,相当于“而”,表连接。
③“其” :君知其难也 “其”是代词,,指代“亡郑”这件事。
供其乏困 “其”是代词,指代“行李之往来”。
又欲肆其西封 “其”是代词,指代它,即指“晋”。
④“所” :君亦无所害 “所”是指示代词,与动词“害”组成“所”字结构,指“害处”。
君之所知也 “所”是指示代词,与动词“知”组成“所”字结构,指“知道的事”。
2、说明下文中“之、者” 的用法,是什么词,意义或作用是什么?
①之:代词。A、故以羊易之也 “之”指代“牛”。
B、以小易大,彼恶知之 “之”指代这件事。
C、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 “之” 指代“牛”。
②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A、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B、 异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C、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
3、说明下文中“者”的词性及用法。
凡吏于土者 凡民之食于土者 怠其事者 有达于理者
以上四例中,“者”都是指示代词,用于复指前面出现过的人或事。
注意:“者”还可用于助词,参见课本281页。
4、指出下文中的判断句和被动句,并分析其形式或功能。
①判断句:
A、君亟定变法之虑,殆无顾天下之议之也谓语表示造成某种结果的原因
B、法者,所以爱民也 形式:主语+者+谓语+也 表示类属关系
C、礼者,所以便事也 形式:主语+者+谓语+也 表示类属关系
②被动句:
A、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负于世
B、 有独知之虑者,必见骜于民
这两句都用“见+动词+于+名词”的形式表示被动。都用“于”引进动作的施事者。
                   汉语专题(2)作业4 (参考答案)

一、填空(20分,错一处扣1分,不到扣分)
1、音韵学
2、声母、韵头、韵腹、韵尾、声调
一是用一个汉字代表一个音位;二是把某种共同成分的汉字算作一个类别,并给这个类别起一个名称。
3、平、上、去、入
4、主要元音 韵目 5、两汉 三国时 6、《切韵》
7、繁化 简化 8、中心基础方言发生转移 9、等韵图
10、《中原音韵》 11、《广韵》 三级分类法 平、上、去、入
12、四级分类法 《广韵》
13、把切上字的声母和切下字的韵母和声调相结合,合成另外一个音节,这就是被切字的读音。
反切上字和被切字的声母相同,切下字和被切字的韵母和声调相同
唐末五代 宋元明清
以层级分类和交叉分类相结合的方式,来展示汉语的音节结构。
14、转 摄
15、介音韵腹里有没有u或半元音w ,有u为合口,反之为开口
16、即在于韵腹,也在于韵头。主要元音在四等中的分布依次是后低前高,后元音u、o、D、α作韵腹,为一等韵;低元音a和次元音? 作韵腹,为二等韵;以前半高元音e作韵腹,为四等韵;以I为条件,则为三等韵。
17、韵尾和韵腹 18、声带颤动 不颤动 19、三十六字母
20、对音 21、陆法言 隋 193
22、大宋祥符元年 206 23、图表解析法、反切系联法、构拟音值法
24、分韵多 合流 25、平分阴阳、浊上归去、入派四声
26、《诗经》
二、解释下列名词(20分,每题2分)
1、音类指分析出的语音单位。汉语里的音节是天然的独立单位,音韵学的研究基本上就是对音节以下的单位,即音节内部的构成成分进行分析。一个音节可以包括声母、韵头、韵腹、韵尾、声调五种成分,音位也主要指这些单位及其组合。
2、韵目韵的构成成分是韵腹、韵尾和声调都相同,韵的名称叫韵目。
3、反切这是我国古代用两个汉字给另外一个汉字标注读音的一种方法。其形式为:X,AB反或X,AB切。其原理是:把反切上字的声母和反切下字的韵母、声调相结合,组成被切字的读音。其前提是:反切上字和被切字的声母相同,切下字和被切字的韵母和声调相同。
4、韵书韵书是专门的音韵著作,是以分韵和注音为功能的工具书,也是现代人研究汉语古音的主要依据。它的优点是完整地记录一个语音系统,划分声、调、韵内的同音字组,并且每部书的编纂时间大体明确。不同时代产生的韵书在编排体力上有所不同,表现音系的细致程度也不同。现存最早的韵书是隋代陆法言的《切韵》。
5、等韵图简称韵图,是用汉字编排的声韵调配合表。约产生于唐末五代时期,盛行于宋元明清。宋元为前期,明清为后期,都以层级分类和交叉分类相结合的方式,来展示汉语的音节结构。
6、韵基传统音韵学的分析方法中,把“韵腹+韵尾”看成一个单位,人们把这个单位称为韵基。
7、韵部以韵基为标准,把韵腹、韵尾相同的字归为一类,不同声调的字都包括在内,这样的音类通常称为韵部。
8、小韵中古韵书中的第三层分类是同音字组,一韵之内读音完全相同的字划为一组,这样的同音字组通称为小韵。
9、韵摄韵尾相同,韵腹相近的几个韵系被归为更大的单位,这样的单位在最早的韵图里叫“转”,在稍晚一些的韵图里叫“摄”。
10、字母古人用一个汉字代表一个声母,声母的代表字叫“字母”。如,三十六字母。
三、简要回答下列问题(40分,每题8分)
1、汉语古音分为几个时期,各期的特点是什么?
A、汉语古音分为上古音、中古音、近代音三个时期。
上古音从西周初到汉末,代表音系是《诗经》的韵部系统和先秦的声母系统。
B、中古音从魏晋到隋唐五代分前后两期。以《切韵》音系为代表。汉人发明番茄,汉语音韵学产生。南北朝时期与以韵母“繁化” ,韵部也比以前分得多。中古四声体系确立了,有很多上古时收塞音韵尾的入声变为去声。五代时,韵母系统向简化发展,韵部减少。
C、宋元明清时期,共同语的中心方言发生转移,出现等韵图,以《中原音韵》为代表音系。
2、《韵略易通》各层分类的标准是什么?
《韵略易通》采用的是“四级分类法”。
第一层分类:以韵基为标准,把韵腹、韵尾相同的字归为一类,不同声调的字都包括在内,这样的音类通常称为韵部。
第二层分类:以声调为标准,该书音系将20个声母概括为“早梅诗”。见课本358页。
第三层:以介音为标准分四等。
第四层:以声调为标准,分到了小韵。
3、反切系联法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反切系联有三种基本方法:①同用。几个反切共用一个上字,则这几个被切字
的声母属于同类。如,冬,都宗切;当,都郎切;登,都滕切。几个反切共用
一个切下字,则这几个被切字属于相同的韵类。如,东,德红切;公,古红切。
②互用。两个字互相作对方的反切上字,是切上字的互用。如,当,都郎切;
都,当孤切。“当”和“都”为互用。
③递用。三个以上的反切,每个被切字依次作另一个反切字的上字,是切上字
的递用。反之,是切下字的递用。例见 课本363页。
4、三十六字母比较,《中原音韵》的声母有什么重大变化?
①全浊声母消失,原全浊声母字变成了清声母字。
②舌上音知、彻、澄跟正齿音的照、穿、床、禅合流,成为卷舌音声母照母和穿母。
③轻唇音“非敷奉”三母合一,都变成f。
④喻母的全部和疑母的大多数字并入影母,即变成了零声母字。
5、宋词押韵的特点和依据是什么?
特点:宋词不按照某种现成的韵书押固定的韵部模式,而是押自然韵,其实际的韵部数目比唐代古体诗的韵部又少了很多。
依据:我们认识词韵的特点,应着眼于它和官韵不同。因为宋词有很多词牌是平、上、去通押,而不是单押一个声调,所以宋词韵部一般只区分舒声韵部(平上去合在一起)和入声韵部。
四、说明下列诗词的韵脚和韵部(20分,每题2 分)
1、韵脚:戎、雄、中、功 韵部:东韵
2、韵脚:浓、钟、峰、松 韵部:冬韵
3、韵脚:江、窗、缸、邦 韵部:江韵
4、韵脚:枝、丝、知、迟韵部:枝、知是支韵,丝是之韵,迟是脂韵。
5、韵脚:依、稀、违、归 韵部:微韵
6、韵脚:窗、缸、行、香、忘、肠、藏、双
韵部:窗、缸、双为江韵,其余为阳韵。
7、韵脚:身、新、人、春、尘、魂、温、痕
韵部:身、新、人、春、尘为真韵,魂、温、痕为元韵。
8、韵脚:目、肃、簇、矗、足、逐、续、辱、绿、曲
韵部:屋部韵
9、韵脚:江、光、忙、长、裳、乡韵部:“江”为江韵,其余为阳韵。
10、韵脚:侯、州、裘、秋、流、州 韵部:尤部韵。

 

  • 电大古代汉语专题平时作业答案_1611916064.

  • 电大古代汉语专题平时作业答案_.docx

  • 类似文档请点击tags标签查看,或者站内搜索:
  •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