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古诗大全| 教学资源| 作文| 扒知识| 扒知识繁体

恩斯特·巴拉赫 简历 – 名人简历 – 艺术家,文学家

发布日期:2021-01-02 13:28:36

恩斯特·巴拉赫

恩斯特·巴拉赫

德国表现主义雕刻家、戏剧家。早年受德国“新艺术”风格的影响,1906年赴俄国旅行后,俄国农民健壮的身体和富于表情的面部促进他独特风格的形成。其雕刻作品形象魁伟、动作简单有力、表情丰富,被称为现代哥特式风格。但作品大部被纳粹损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其成就才被重新承认。另著有名剧《死亡日》(1912)和《弃儿》(1922)。

早年

恩斯特·巴拉赫(Ernst Barlach),雕刻家、版画家及文学家。1870年1月2日生于韦德尔市(荷尔斯泰因),1938年10年24日卒于罗斯托克。 1888~1891年在汉堡美术与工艺美术学校就读,之后又到德累斯顿学院R.迪茨主持的大师班深造。按照当时的规定,在4年的深造过程中有 1年到巴黎朱利安学院进修。他在巴黎感受到新思潮的冲击。在这期间,他一面领会新思潮的精神实质,一面在探求自已的风格。在此期间,他为《青年》杂志完成的线条流畅的装饰画,颇受德国前卫思潮青年风格的影响。1901~1904年,他在一些陶艺品的设计上,更清晰地显示出他在创作上求新的愿望。具体的表现是艺术语言变得更简洁,形式感更强。

1906年他到俄国访问所获得的感受,促使他的艺术发生转折。他在那里发现了新的母题,获得了新的灵感。他愈来愈对处于社会底层的劳动者表示同情和怜悯,并刻意描绘他们的形象。1909年他在意大利访问期间会见了T.多伊布勒这一表现主义文学的热忱宣扬者。受多伊布勒的启发,他把精力用于表现主义文学和雕塑的创造,并在这两个领域都有所建树。不久他移居梅克伦堡的居斯特罗,在那里写诗,作雕塑。

风格

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的主要作品有:为居斯特罗大教堂所作的纪念雕像(1927),为马格德堡大教堂所作的《战争纪念像》(1931),还有为吕贝克市圣卡特琳娜教堂所作的雕像。在这些作品中,可以明显地看到巴拉赫对西欧中世纪教堂雕塑的兴趣,看到他对民间石刻师们美学和工艺技术的爱好。他用现代意识来理解中世纪雕刻的美学趣味和风格,在拘谨、变异的造型中,在富于神秘感的动态中,表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人们内心的苦闷和焦虑,以及对现实的冷漠情绪。表现性和整体性是他作品的两大艺术特色。他充分运用线、块、面的表现力,还善于制造出其不意的动态效果。贯穿于他所有作品的基调是一种内心的激奋之情。 木浮雕《孤独》(1913),使人们感受到一片凄凉的情绪;青铜圆雕《复仇者》(1914),表现的是近于疯狂的激怒;青铜圆雕《寒冷的少女》(1916)则使人内心不寒而栗。20年代以后,他刻画农民形象。和许多表现主义画家一样,他在传统艺术鄙弃的“丑”和“真实”中揭示美。他雕刻的那些饱经风霜的老人的形体上缺乏典雅与和谐,但质朴和刚健,有一种内在的力。

死难

在巴拉赫的大型教堂雕塑中,以马格德堡大教堂的木雕《战争纪念像》和居斯特罗大教堂的《飞翔的天使》最为著名。前者是围绕着墓地的十字架安排的,主题是对战争的控诉。后者是一件青铜女像人体,悬挂在居斯特罗大教堂中,象征着和平与幸福庇护着人类。天使的脸形与他的朋友、女版画家和雕塑家凯绥·珂勒惠支很相像。巴拉赫和珂勒惠支都对当时开始猖獗的纳粹势力表示反感和抗议。他们也都受到纳粹势力的迫害。巴拉赫被法西斯政府列入“颓废艺术家”的名单,他的381件作品被当局没收。1935年更失去了人身自由,1937年,纳粹党毁掉了巴拉赫的许多代表作,他还被赶出柏林学院,他称那一年为“恐怖之年”。他被隔离在海克伦堡省的居斯特罗农村,1938年在罗斯托克被迫害致死。

恩斯特·巴拉赫

  • 更多历史人物

  •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