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古诗大全| 教学资源| 作文| 扒知识| 扒知识繁体

建构模型思想 培养数学素养

发布日期:2021-03-22 00:42:56

一、强化理论学习,树立建模思想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想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作为数学教师应首先提高建模意识。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数学教师在转变教学理念的同时也要注意提升专业水平,要有数学建模的意识,树立建模思想,学习建模理论,在教学中结合实际,运用建模思想,鼓励学生学会用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解决实际中的问题,从而提高数学素养,构建高效数学课堂。数学建模教学离不开教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具体教学案例为依托,仔细研究教材各教学章节中涉及到哪些数学模型问题,做好备课,教学中逐步渗透建模意识,积极发现教学规律,总结教学方法并加以实施。

二、强化课堂研究,聚焦课例分析

数学模型一般来说,可以分为三类:概念型数学模型、方法型数学模型、结构型数学模型。在数学教学中完整的建模,有情境引入、初步感知引导发现、构建模型运用模型、解决问题这一流程。当然也可以根据案例的典型性体现某个环节建模的作用。

(一)情境引入、初步感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教材中的定义、法则、定律、公式等都是数学模型,结合生活实例,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工具,积极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比较具体的生活实例中体会感悟数学的抽象思维。在情境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问题,提高探索求解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数学情境中感知、理解数学模型,积极主动体验建立数学模型的学习过程,从而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在观察情境中体会。

小学生认识事物带有很大的形象性,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观察事物的表面现象,而且要透过现象观察事物的本质。例如,在教对长方体、正方体认识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说一下身边的关于正方形、长方形的物体,然后用教具展示,让学生比对认识,再联系说一下自己认为的生活中的长方体、正方体事物有哪些,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归纳总结出长方体、正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长方体和正方体有无异同之处。这样让学生们自主观察,自主认知,教师同时做好引导评价工作,既提高了小学生的主动性,又培养了观察事物的能力。

2.在操作情境中感受。

动手操作把数学问题生活化,有利于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学《角的度量》时,让学生通过三角板、量尺自己画角,然后通过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在数学教学中,需要动手操作的一定要让学生们自己动手,这样才能使学生真实感受感知角的量法、大小。学生能在操作过程中主动探索,体验建构知识的过程。

(二)引导发现构建模型

根据数学知识的类型,我列举了三个块的模型建立案例。

1.数轴模型建立。

在小数认识教学时,教材上往往出现数轴的习题。这时应引导学生借助图形显示的直观意义,更加具体地理解每组两个小数为什么相等,启发他们从数和形这两个角度产生对小数性质的正确认识,数形结合思想方法主要体现在对数轴的认识上,数轴是数形结合最基本的载体,是数形结合最基础的渗透,也是数轴模型的建立。

2.几何模型建立。

如在三角形面积教学中,问:平行四边形面积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你也能用这样的方法得出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吗?通过这个问题的设立,让学生回忆以前学习的经历,提取已有的经验解决新的问题。采用这样的提问方式或是训练方式,要让学生建立:一个新知识都是用旧知识来分解,要对用已有的经验,加以创新解决新的问题。

3.解决问题的策略模型。

在小学数学中《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体系中有列举、替换、假设、列表等方法。五年级教材中教学有列举的方法。用12个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可以拼成几种不同形状的长方形?学生可以用小棒摆和列举法得出正确答案。在例题研讨教学之后,我让学生回忆,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哪些问题也可以用列举法来解决,通过讨论,让其领会到以后再遇到这样的题目时,就可以采用列举的方法解决问题。

(三)运用模型,解决问题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任何数学教学思想都是引导学生把实际问题数学化,解决实际问题,建构数学模型也不例外。在建构数学模型过程中,学生进一步积极探索探究,解决数学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讲述解决问题的过程,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学习经验,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学习兴趣,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三、结束语

数学建模思想的渗透,应当是贯穿于日常教学的,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模型思想的构建,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 建构模型思想 培养数学素养_uZop4UFPoS.

  • 建构模型思想 培养数学素养_.docx

  • 类似文档请点击tags标签查看,或者站内搜索:
  •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