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古诗大全| 教学资源| 作文| 扒知识| 扒知识繁体

何晨阳 简历 – 名人简历

发布日期:2020-11-18 17:18:06

何晨阳

  1960年7月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1990年7月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获博士学位。1993年12月南京农业大学教授,1994年12月博士生导师;1995年9月u20131998年6月加拿大McGill大学和美国Kansas州立大学访问学者;1998年7月u20132002年10…

基本内容

中国农科院博导

  1960年7月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1990年7月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获博士学位。1993年12月南京农业大学教授,1994年12月博士生导师;1995年9月u20131998年6月加拿大McGill大学和美国Kansas州立大学访问学者;1998年7月u20132002年10月加拿大Guelph大学Research

  Associate;2002年11月回国至今,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农科院

  植保所所长助理,分子植物病理学研究室主任,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兼任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细菌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和教学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科学》编委。

长期从事

  植物病害发生机理和可持续控制的理论和方法的研究。近年来主要研究方向为植物u2013病原物分子互作及其功能基因学。以植物病害为系统,以功能基因组学为思路,以分子植物病理学方法为手段,对植物u2013病原物互作的基因

  (感病性/抗病性相关基因、致病性/毒性相关基因) 结构和功能、表达和调控,信号分子(一氧化氮和过氧化氢)

  传递途径,以及新型抗病防卫激活剂等进行了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进展和创新性成果。从基因组水平上阐述了病原物致病机理和植物感/抗病机理,建立了植物病害侵染组学的模式;发现的致病/感病功能基因以及信号分子为新药(抗菌素、农药和防卫激活剂)分子设计提供了靶标,为抗病转基因植物培育提供了新基因资源。在国内外一流植物病理学的学术刊物上发表了40余篇论文。曾先后承担数十项国家和国际重要的科研项目。参与创建了分子植病分支学科,组建了一支包括研究人员、博士后和研究生在内的结构较为合理的研究梯队,构建了一个条件规范、设施先进、具有创新实力的分子植病研究平台。与美国、加拿大和欧洲等国外实验室建立了国际合作关系。

荣誉

  获得中国农科院“杰出人才计划一级岗位人才”,人事部“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农业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荣誉奖励。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